2015年,縣政府共承辦人大代表建議20件,這些建議不僅反映了社情民意,而且對改進政府工作,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縣政府及各承辦單位高度重視,把辦理好代表建議作為自覺接受人大代表監督的實際行動,虛心聽取代表意見,積極采納代表建議,制定辦理方案,落實辦理制度,扎實抓好辦理工作,取得較好成效。目前,20件建議已全部辦理完畢。其中,已經解決或正在解決的有17件,已列入計劃暫未開始實施的有2件,受客觀條件限制暫不能解決的有1件。
一、已經解決或正在實施的有17件
1、高明輝等11名代表提出的《關于重視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建議》。為加快推進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保障城鄉適齡兒童接受良好的學前教育,近年來,縣政府采取多項措施,推進此項工作。一是加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力度。建立學前教育投入增長機制,將教育經費列入縣級財政預算,已撥付的各級教育經費中用于學前教育的比例不低于5%。二是加大校車安全管理力度。2014年10月,縣政府下發了《臺安縣接送學生車輛管理辦法》,明確了各相關部門職責。為確保學生乘車安全,縣教育、交警、運管等部門多次開展聯合執法,重點查處與接送學生車輛相關的超員、超速、車輛未按期檢測等交通違法行為。三是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水平。核定公辦園教師編制,完善幼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機制,通過幼師招聘和教師調劑等方式,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2、洪振勇等11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大小城鎮重點建設項目推進力度的建議》。為切實抓好小城鎮建設,加快縣域經濟發展,2014年,縣城建局下發了《高力房鎮宜居鄉村建設規劃》,高力房鎮已列為全國重點鎮,投入省市宜居鎮資金400萬元,推進該鎮重點項目建設。實施三大環保工程,切實改善生活環境。一是實施污水處理設施工程。在該鎮大高村建成日處理生活污水1000噸的污水處理設施。二是實施污水配套管網工程。投入省級以上補助資金110萬元,用于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三是實施河道生態治理工程。投入市級環保專項資金20萬元,用于改善該鎮蒲河河道生態環境。今后,縣政府將繼續關注小城鎮重點建設項目,千方百計爭取上級資金,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
3、齊海山等4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強農村公益性公墓后續管理問題的建議》。縣民政局采取三項措施,有效推進惠民公益殯葬建設。一是加大宣傳廣度,實行集中安葬。通過新聞媒體、宣傳車等形式進行宣傳,引導群眾轉變喪葬風俗習慣。對于已建成公益性公墓的鄉鎮,新增的死亡居民火化實行集中安葬,對于原有的散葬墳,逐漸遷入公益性公墓內集中安葬。二是推進政策深度,實行區域管理。對農村公益性公墓實行區域管理,設有高、中、低檔及免費墓穴,尤其對低保戶、五保戶及困難優撫對象等困難群體和特殊群體免除墓穴建設成本費和維護管理費。三是加大監管力度,實行公開制度。將公益性公墓的名稱、具體地址、主管部門及監督電話利用平面媒體和縣政府網站公示,接受媒體、群眾和社會監督。
4、姜明福等10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大種子、農藥市場管理的建議》。加大種子、農藥管理關系廣大農民切身利益,關系全縣農村經濟發展。縣政府充分采納代表們的意見,切實保障農民基本權益。一是實行農藥經營條件審查制度。縣農經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對縣域內取得營業執照單位進行全面清查,對于檢查不合格的單位,進行相應處理,進一步規范經營合法性。二是實行農藥和肥料經營備案制度。今年6月起,推行農藥和肥料經營備案制度,在縣域內銷售農藥和肥料產品必須經農業主管部門登記備案后方可上市銷售,避免農民因購買假農資產品造成損失。三是實行農資市場專項整治活動。開展“紅盾護農”專項整治行動,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全縣種子、農藥等農資市場進行專項檢查。同時,結合“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和“紅盾護農保春耕”等宣傳日活動,發放宣傳單3000余份,向廣大消費者普及種子、農藥知識,提高消費者辨別能力。
5、劉輝等10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在達牛鎮實現村村通公交車的建議》。經縣交通局認真調研,由達牛客運公司申請,已開通了達牛—大于—西佛、達牛—小荒村—十四家子、達牛—岳家—茨榆客運線路。針對建議中提到金富線、永紅線沿線鄉村為實現公交未進村問題,今年,又開通了金丁線(達牛—大于、趙荒)、臺達線(達牛—岳家)、達十線(達牛—南崗)3條線路,進一步完善了該鎮的客運運營網絡體系,為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條件。
6、王士元等10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建議》。為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保護城區生態環境,2014年,縣環保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秸稈禁燒管理的通知》,全面加強監管頻次,杜絕秸稈隨意焚燒,預防引發火災事故。結合新農村建設,推進秸稈綜合開發。目前,我縣已開展大型沼氣項目2個,秸稈能源化利用達4.5萬噸。同時,通過報紙、網絡、廣播、宣傳單等形式,宣傳焚燒秸稈引起的環境問題和危害知識,提高廣大農民環保意識。
7、姜振偉等2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強對我鎮幼兒園校車管理的建議》。縣政府歷來重視校車安全問題,2014年10月,下發了《關于印發臺安縣接送學生車輛管理辦法的通知》,明確了各相關部門職責。為有效解決學生乘車安全問題,縣教育、交警、運管等部門多次開展聯合執法,重點查處與接送學生車輛相關超員、超速、車輛未按期檢測等交通違法行為。同時,縣交警部門將各鎮場區劃分為10個責任區,每個責任區域由1名大隊領導帶班,確保轄區內車輛安全管理工作。
8、付立榮等8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嚴格整治和依法取締污染企業的建議》。隨著我縣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部分不合格化工企業排污嚴重,影響了周邊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對此,縣環保局采取“不定時間、不打招呼、不聽匯報、直奔現場、直接查處、直接曝光”的“三不、三直”檢查方式,實行明查與暗查、日常巡查與突擊檢查、晝查與夜查、工作日查與節假日查、晴天查與雨天查“五個結合”,并對重點污染源和問題突出企業實行網格化監管,確保監督檢查到位、查處執行到位、整改落實到位。通過環境監察執法工作,實現了“六個一批”,即行政處罰一批、停產治理一批、關閉取締一批、信貸限制一批、停電斷電一批、司法移送一批,形成對環境違法嚴懲的高壓態勢。目前,已執行環境違法行政處罰7起,責令停止違法行為9起,對15家小煉鋼企業已申請縣政府關閉取締,信貸限制1家企業,停電斷電1家企業,對涉嫌嚴重環境污染的1家小煉油企業進行司法移送。
9、王勝奎等8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大小城鎮污水治理投入力度的建議》。為切實改善城鄉居民生活環境,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近年來,縣環保局積極爭取資金,投資2100萬元在高力房、黃沙坨、新開河、達牛、西佛、富家、新華7個鎮場44個村建設排水管網13.67萬米,氧化塘31個;投資1078萬元,在高力房、黃沙坨、新開河、西佛、桑林建設5個日處理污水4500噸的污水處理設施;投資73萬元,在達牛、富家、新華農場建設7個日處理污水60噸的點源處理設施。今后,縣環保局將繼續向上級爭取政策、資金,不斷完善現有污水處理設施,加強日常監管檢測,確保已建設施正常運行,實實在在地提高居民生活環境質量。
10、徐洪佳等8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強無證幼兒園整治管理的建議》。幼兒園安全事關廣大幼兒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社會的穩定和諧。縣政府高度重視,2014年12月,下發了《關于集中開展無證幼兒園和小飯桌綜合治理工作實施意見》,并親自召開整治無證幼兒園工作專項會議,成立了臺安縣集中整治無證幼兒園工作領導小組,對全縣無證幼兒園進行綜合整治。2014年12月,縣教育局聯合綜合行政執法、消防大隊、物價等部門,對城區幼兒園進行全面檢查,各農村幼兒園實行屬地管理,進行集中整治。在檢查中,直接取締3家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幼兒園。今年1月,縣教育局對無證幼兒園下發整改通知書,要求整改后的幼兒園向有關部門進行復檢,復檢合格后發放《辦園許可證》、《餐飲許可證》等相關證件。對不申請復檢或復檢不合格的,堅決予以取締。為徹底解決無證幼兒園存在的安全隱患,縣教育局聯合消防大隊、公安等部門,對全縣幼兒園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同時,規定小學生入學原則上持教育局審批合格幼兒園成長檔案,方可入局直小學,從政策上引導學生家長選擇規范合法幼兒園,以此督促無證幼兒園進行整改。
11、李鳳嶺等8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強對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整治的建議》。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統籌農村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縣政府采取多項措施,推進此項工作。一是強化環境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保意識。通過新聞媒體、村廣播和發放宣傳單等形式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公眾認知度。積極開展垃圾清潔月活動,全面清理國、省干道及縣、鄉、村三級公路兩側垃圾,實行周查,周通報,增強環保意識和防治參與意識。二是建立環保組織機構,完善管理制度建設。各鎮場均成立環境整治組織機構,由主要領導負責。如高力房鎮成立了由12人組成的環衛隊,負責鎮內的環境衛生管理;黃沙坨鎮高力村實行一家一戶門前自保,垃圾隨時清理,各自送到指定地點,公共部分由村里組織義工定期清理,由村主任負責,通過村廣播進行監督。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污水治理成效。縣城建局積極向上級爭取渾河流域整治資金940萬元,在各鎮場街道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目前已完成16個鎮場設施建設,韭菜臺鎮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四是加強養殖污染監管,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采取沼氣工程、有機肥處理中心、直接還田等方法進行治理。目前,已在新開河、達牛、西佛、桑林、富家等鄉鎮建設戶用沼氣池2155個,正在建設有機肥廠5個,大型沼氣工程5個,待全部工程完工后,每年可有效處理畜禽糞便30萬噸,進一步緩解畜禽養殖污染壓力。
12、李強等10名代表提出的《關于擴建賈臺商周遺址的建議》。賈臺商周遺址既是臺安歷史文化資源,也是遼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建遺址對傳承歷史、發展旅游經濟都具有重要意義。為推動此項工作順利開展,縣文體局積極向上級文物主管部門申請對賈臺遺址進行發掘,并協同遼寧大學專家對遺址進行全面調研,研究改擴建相關事宜,目前,已完成遺址規劃設計。為進一步加強遺址保護和開發,洪家農牧場對遺址面積進行圍欄,建臨時警務室2間;縣文物執法人員對遺址保護區內的非法占地進行了清查整頓;縣博物館對所出土文物進行了備案和修復。下一步,我縣將通過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和招商引資等方式推進相關工作。
13、趙丹代表提出的《關于規范我縣中小學生校服設計和采購的建議》。針對建議中提出的問題,縣教育局采取“三個到位”逐一進行解決。一是校服質量檢測到位。2014年,由市工商局、市教育局聯合組成學生服裝質量安全專項檢查和監督抽查工作小組,對我縣中小學校服進行抽查,并將抽查校服樣品進行專業檢驗,未發現不合格校服。二是校服樣式設計到位。服裝廠聘請專業設計師,結合考慮時代特色、學生特點及季節因素,設計提供大約10套款式不同校服樣品供學校選擇,并派專人入學測量衣服尺寸,再進行加工,避免學生校服不合身現象。三是校服采購管理到位。縣教育局實行對中小學生校服統一采購,同企業簽訂生產合同,確保校服的款式、質量、規格都達到要求,滿足廣大學生和家長需求。
14、鄭孝東代表提出的《關于解決農村小學生源流失、教學資源浪費問題的建議》。近幾年,隨著城鄉一體化不發的不斷加快和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出現了農村學校生源快速流失現象,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城鄉教育的不均衡日益凸顯,針對以上問題,縣教育局進行認真研究,逐步加以解決。一是整合教育資源,實行集中辦學。對于辦學條件落后,交通不便,沒有長遠發展價值的農村小學或教學點,撤并重組,盤活教育資源,保障教育資源保值、增值。二是加大小學投入,提高教學質量。著力解決教師缺編問題,壯大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保障教師的數量,減少人才流失;著重關心教師的身心發展,營造尊師風尚,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著重加強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年”系列活動,樹立良好教師風范,提高教師責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加強宣傳力度,穩定農村生源。加大教育理念宣傳力度,轉變學生家長觀念,有針對性的對家長進行心理輔導,逐步消除家長盲目攀比心態。
15、陳榮鐵代表提出的《關于實施北外環路汽配一條街項目的建議》。為進一步促進汽配行業標準化、規范化、集聚化發展,打造臺安汽配專業服務市場,2013年,縣規委會審議通過了《汽車城規劃設計方案》,項目選址在糧糧庫北側,占地面積7.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1.55萬平方米,場內集中進行車輛銷售、修理、零配件供應等經營活動,項目分兩期進行建設,現已完成征地拆遷等前期準備工作,正在進行項目一期建設。針對建議中提到北外環路汽配項目,縣政府正在積極籌建,計劃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建設臺安縣物流汽配綜合服務市場,項目選址為外環路西段附近,目前,正在進行可研論證和項目立項等前期工作。
16、雷虹等10名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強農村秋后放荒管理的建議》。隨著農民收入不斷增長,農作物秸稈越來越不被農民所重視,大規模的秸稈焚燒現象經常在農作物收割后發生,不僅造成周邊環境污染,更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為有效規范農村秋后放荒管理,一是加強環保制度建設。2014年,縣環保局制定并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秸稈禁燒管理的通知》,全面加強監管頻次,杜絕秸稈隨意焚燒,預防火災事故。二是加強知識宣傳普及。通過報紙、網絡、廣播、宣傳單等形式,宣傳焚燒秸稈引起的環境問題和危害知識,提高農民環保意識。三是加強農作物綜合開發。加大推廣秸稈反應堆高效種植技術和秸稈沼氣技術,目前,我縣應用秸稈反應堆技術共6000畝,建設沼氣池5248個,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17、李強等11名代表提出的《關于臺安縣新開河鎮“險瀆古城遺址”保護與開發的建議》。險瀆古城是臺安最早建治之地,具有極高文化發掘價值,對于增強我縣文化積淀,承繼遼河文化,促進遼河文化旅游開發帶連點成片具有重要意義。為全面推動此項工作有序開展,2009年,孫城子遺址由上級相關部門劃定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并設立了標志碑,為遺址保護和開發利用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我縣結合實際,制定了遺址保護管理辦法,明確了保護管理工作的具體職責。針對建議中提到“在遺址內建設文物展覽館”問題,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古文化遺址未經發掘,在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有建設項目。計劃在保護區邊緣規劃設計博物館及文化旅游設施,并通過招商引資方式進行推進。
二、已列入計劃暫未開始實施的有1件
趙志英等4名代表提出的《關于改造干、支溝配套農道橋涵的建議》。由于上級水利部門近年來沒有安排治澇橋涵專項配套資金,縣水利局已將該項目列入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分年度統籌解決四級溝道破損橋涵改造工作。
三、受客觀條件限制暫不能解決的有2件
1、張慶祝代表提出的《關于在韭菜臺鎮外遼河修建橋梁的建議》。目前,韭菜臺鎮已向縣交通局提請了《關于韭菜臺鎮外遼河修建橋梁的請示》。經交通部門審查,建議中所提到的建橋位置不在鄉村路網范圍內,應由韭菜臺鎮負責解決,因韭菜臺鎮財政財力等原因,暫不能解決。
2、陳彥文等8名代表提出的《關于開通臺安縣至桓洞鎮至東西長村公交線路的建議》。經縣交通部門實地調查,涉及縣城至東西長公交線路有兩條:一條是縣城—桓洞—白家,一條是縣城—西佛—東西長。目前東西長村村民到桓洞鎮是從白家乘車。經縣運管處與雙方客運公司協商,考慮客流問題,決定維持原線路經營,暫時無法解決。
2015年11月30日